close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道 外媒稱,約160名中國醫療工作者今天抵達利比裡亞。預期他們會在這裡為一家新的埃博拉診所工作。不同於其他大部分外國干預措施,這家診所由中方人員修建,而且將完全由他們運營。
  據路透社11月15日報道,中國上周表示,將派出累計1000人次的醫療人員幫助抗擊已在西非國家導致5000多人死亡的埃博拉疫情。
  中國駐利比裡亞大使張越接受採訪時說:“到目前為止,在利比裡亞,中國是唯一不僅修建埃博拉治療機構、運營使用該機構,而且為其提供工作人員的國家。”
  美國已承諾投入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的資金和人力來應對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埃博拉疫情,但相關承諾只是建立在修建診所並培訓當地人運營這些診所上。
  張越說,新抵達利比裡亞的團隊包括醫生、護士、技術人員和工程師等。張越說:“他們具有抗擊非典的經驗,在相關領域掌握了非常豐富的知識。”他提及的是2002年首先在中國得到確認的傳染病。該疾病當時在全世界奪去了數百人的生命。
  上述中國醫療人員抵達利比裡亞時都接受了體溫測量,並被要求清洗雙手。這些程序都是在該地區各地為阻止埃博拉疫情蔓延所採取的部分措施。
  據《印度時報》網站11月15日報道,由於擔心在非洲丟失業務,中國已經開始部署軍隊的醫療人員,以便在西非疫區抗擊埃博拉的威脅。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受命在利比裡亞建立一個診療中心。
  一個由163人組成的軍事醫療隊11月14日離開北京奔赴利比裡亞,以協助當地政府。另有一支來自解放軍302醫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40餘人的醫療隊伍前往塞拉利昂。
  據報道,近幾個月,中國政府將累計派遣1000人次的醫療人員。派遣這些醫療人員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協助當地居民,二是確保在當地的中國工人的安全。消息人士說,中國企業沒有將它們的工人送回國,因為這種舉動會引發恐慌,並讓當地經濟和中國企業在當地的項目受損。
  中國在利比裡亞所設醫院的負責人對中國記者說:“我們將儘快讓醫院運作起來。”人民解放軍的這個醫療分隊將在首都蒙羅維亞的一個體育場開設一個擁有100張床位的埃博拉病例收治醫院。
  利比裡亞是受埃博拉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種疾病正在折磨著8個國家的超過13000名患者。除了食物和資金,中國正在提供防護服和眼鏡、噴霧、口罩、體溫計,以及體溫監測儀等設備。這些保護性設備對於生活在西非的中國工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房愛卿說,中國政府已經率先對疫情國和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援助請求作出了回應。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5日,中國醫療隊抵達利比裡亞首都蒙羅維亞的羅伯特機場,幫助該國抗擊埃博拉。(路透社)
  
  【延伸閱讀】解放軍首批援塞抗擊埃博拉醫療隊凱旋
  今天(16日)14時許,我軍首批援助塞拉利昂抗擊埃博拉醫療隊搭乘的國際航班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30名醫療隊員圓滿完成預定任務後,從塞拉利昂平安回到祖國。
  國家衛生計生委、總後勤部衛生部在機場舉行簡短歡迎儀式。記者在現場看到,全體醫療隊員精神飽滿,鬥志昂揚。按照醫學隔離要求,儀式上沒有獻花、沒有擁抱,甚至不能握手,但莊嚴的軍禮輝映著凱旋的自豪。醫療隊護士長吳丹說:“能夠像白求恩一樣去異國他鄉救死扶傷,這是我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9月17日抵達塞拉利昂以來,我軍首批援塞醫療隊以精湛的醫術和過硬的作風,奮戰在抗擊埃博拉疫情第一線,為控制疫情、救治患者作出了貢獻,受到塞拉利昂政府和民眾的贊譽。“兩個月期間,我們先後完成了中塞友好醫院留觀中心的改造和啟用,共收治留觀患者274人,其中已確診埃博拉患者145例,排除疑似患者75例。”醫療隊隊長李進向記者介紹,“我們對塞方87名醫護人員進行了傳染病防控知識和技能培訓,為塞拉利昂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傳染病防治隊’。”
  據悉,從17日開始,隊員將在北京進行為期21天的醫學觀察和休養調整。
  本報塞拉利昂弗里敦11月15日電 孫捷、黃顯斌報道:今天,我軍首批援塞醫療隊與搭乘專機抵塞的第二批醫療隊順利實現輪換交接。作為我國首次成建制派往西非執行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任務的醫療隊,首批援塞醫療隊圓滿完成了為期兩個月的埃博拉疫情防控任務,由他們負責運作的中塞友好醫院埃博拉留觀中心實現了中塞雙方醫護人員“零感染”,受到塞國政府和民眾的贊譽。
  我軍首批援塞醫療隊抵達後,利用一周時間將中塞友好醫院由綜合性醫院改造為符合收治烈性傳染病要求的專科醫院,劃分清潔區、潛在污染區和污染區,為患者和醫護人員開闢專用通道、設定進出路線。中塞友好醫院埃博拉留觀中心是塞拉利昂日均收治患者最多、住院病人最多的留觀中心,醫療隊在做好收治工作的同時,註重中塞雙方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制訂規範的操作流程,採取科學的防護措施,並對塞方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控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培訓,設立嚴格的監督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傳染病防控中出現的問題,確保了雙方醫護人員的安全。(周娜、記者張曉祺)
  (2014-11-17 08:40:17)
  
  【延伸閱讀】解放軍163人醫療隊赴西非抗擊埃博拉一線
  中新社重慶11月14日電 (記者 韓璐)記者14日從第三軍醫大學獲悉,以第三軍醫大學為主體、沈陽軍區部分醫務人員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利醫療隊日前在重慶舉行誓師大會。醫療隊將於近日前往利比裡亞,在當地的埃博拉出血熱診療中心幫助防控埃博拉出血熱疫情。
  163人的醫療隊以傳染病專家為主,其中近百人參加過抗擊非典(SARS)、抗震救災、跨國聯合軍演、維和等重大非戰爭衛勤任務。醫療隊按照診治埃博拉病人的需要,設立了門診、治療、衛生防疫等6個科室,並梳理了150餘項醫療、護理、衛生防疫等操作流程、標準、規範及管理規定和10餘個應急預案。
  “163人的醫療隊在境外執行抗擊傳染病的任務,是我們國家,特別是我們軍隊最大的一次,也是第一次。”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利醫療隊隊長王雲貴告訴中新社記者。王雲貴表示,埃博拉病毒傳染性較強,死亡率高,醫療隊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成為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
  “醫護人員是易感人群。怎麼有效的防護,避免醫護人員感染,將來是我們要重點做的一個工作。”王雲貴說。
  “除了止瀉、止吐等綜合性治療外,我們還會以中成藥輔助進行治療。”據醫療隊首席專家毛青介紹,本次醫療隊除了制定完整的醫療防護措施外,還帶去了部分中藥成分的藥品,用以輔助治療。(完)
  (2014-11-14 19:48:29)
  
  【延伸閱讀】綜述:埃博拉防控兩線作戰考驗中國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4500多人死亡,9000多人感染,從西非蔓延至美國、西班牙。埃博拉出血熱疫情瘋狂肆虐。面對埃博拉疫情隨時可能輸入的風險,我國各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一手抓國內疫情防範和應對準備,一手抓援非抗疫,構築著疫情防控的堅固屏障。
  關口前移,22部門聯防聯控
  由於埃博拉的高致病性和致死率,8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西非埃博拉疫情已經成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狀況。而早在世衛組織宣佈警示信息的半年之前,我國已經高度重視疫情,並開始著手防控。
  西非地區出現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當前西非埃博拉疫情形勢嚴峻,我國國際交往頻繁,要極端重視,堅持底線思維,未雨綢繆,在前期已做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採取有力措施加強防控。要做好應對準備,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批示要求,高度重視做好我國的防範應對工作。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科學制定方案,嚴防疫情輸入,並完善應急預案。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4次召開國務院專題會議,全面部署我國疫情防範應對和對非援助工作,並多次召集或委托召集會議,專門部署南京青奧會、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援助西非國家防控疫情等工作。
  8月12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外交、發展改革、教育、公安、財政、商務、質檢等22個部門建立應對埃博拉出血熱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迅速制定了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管理方案以及技術文件30餘個。
  “從等著疫情進來,到主動深入疫區;從發生後再應對,到提前做好防控準備——關口前移、聯防聯控是這次埃博拉疫情防控的新特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曉峰說,有了應對SARS和禽流感等傳染性疾病的經驗和教訓,我們這次相較以往反應更快、措施更實、應對更主動。
  堅持“高度重視、密切關註、防控為主、內外結合、科學應對”的原則,我國一方面加強口岸重點城市和重點人員防控,堅決防止疫情輸入我境內;同時,細化各項防控預案,強化應急準備和實戰演練,確保境內一旦發生疫情,能夠得到及時有效控制。
  據統計,截至10月15日,公安部門向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通報出入我國的疫情發生國人員信息2.6萬餘人次,衛生計生部門和口岸檢疫部門對體溫超過37.3℃且具有疫區旅行史的人員採取隔離醫學觀察和實驗室檢測措施,累計報告111例留觀病例,排除110例,並對1100多架次重點航班、40多艘船舶、1.5萬餘個集裝箱、5300多批貨物進行了檢疫處理。
  各地衛生計生部門完成對全國疾病預防控制、定點救治、院前急救等專業機構人員的培訓,在全國確定167家定點救治醫療機構、144輛負壓救護車、598間負壓病房、127名國家級埃博拉出血熱診療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3家單位可在80小時內完成病毒快速篩查,16家單位具備病毒核酸檢測能力。
  “迄今,我國境內尚無病例報告,也無我公民境外感染報告。”梁曉峰說,尤其在舉辦了南京青奧會、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等大型國際會議的情況下,“這不容易。”
  接力援非,患難中見真情
  “在給第一例埃博拉患者治療時,我曾為患者體檢,徒手翻開過患者眼瞼,且隔了很長時間才去洗手。後來,由於先後與兩名感染者有過接觸,醫院通知我要隔離觀察。”中國第23批援助幾內亞醫療隊的普外科醫生曹廣在微博中平靜地記錄著自己直面埃博拉疫情的經歷。
  中國第23批援助幾內亞醫療隊共19人,由北京安貞醫院主派,2012年赴幾內亞首都科納克裡,執行為期兩年的援外醫療任務。3月初,一位男性患者因腹痛、嘔血、發熱、乏力被收入普外科病房,曹廣當時為患者體檢。後來曹廣才知道這是中幾友好醫院第一例接診的埃博拉患者。
  被網友們稱為“距離埃博拉最近的中國醫生”的曹廣,其實只是眾多援非中國醫生中的一員。在歐美西方國家相繼撤出本國醫護人員,當地醫療體系處於癱瘓狀態的緊急情況下,我國駐疫情國援外醫療隊先後有170多名醫務人員,無私無畏,堅守在疫區一線,與疫區人民日夜相伴。
  正如10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利比裡亞、幾內亞等9國新任駐華大使遞交國書時表示的,當前埃博拉疫情正在西非蔓延肆虐,成為國際社會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面臨的共同挑戰,中方願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抗擊埃博拉疫情。
  “面對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疫情,中國政府沒有退卻,來自中國的醫療工作者堅持為埃博拉患者以及其他病患提供醫療服務。”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說,“我對此表示感謝。”
  世界衛生組織駐肯尼亞代表庫斯托迪亞·曼德黑特說,中國目前正在與國際社會一道應對西非國家暴發的埃博拉疫情,“中國過去曾經應對過包括禽流感和‘非典’在內的傳染性疾病,埃博拉疫情地區可以運用中國在這方面的經驗來消除這種傳染病”。
  在派出醫療專家組的同時,我國還向西非地區提供各方面的援助,在抗擊埃博拉的持久戰役中,與面臨疫情的國家並肩作戰:
  2014年4月,疫情剛出現蔓延苗頭,我國政府就宣佈向幾內亞、利比裡亞、塞拉利昂、幾內亞比紹四國各提供價值100萬元人民幣的藥品、醫療設備等防控救治物資,並於5月全部運抵,在第一時間投入四國防疫救治現場。
  8月10日,習近平主席分別緻電幾內亞、塞拉利昂、利比裡亞三國總統,對埃博拉疫情造成重大人員和經濟損失表示慰問,並表示中國政府和人民願提供緊急援助,支持三國抗擊疫情。
  8月11日和12日,我國政府提供的總價值3000萬元人民幣的防疫物資由包機陸續運抵三國首都。
  9月18日,我國政府宣佈向利比裡亞、塞拉利昂、幾內亞及其周邊國家提供新一輪總額為2億元人民幣的一攬子現匯、糧食和防疫物資援助,並派遣專家組。
  9月25日,我國移動實驗室檢測隊順利抵塞。9月28日啟動實驗室檢測任務。截至10月13日,已累計檢測樣本427份,其中233份陽性;留觀中心累計接收病人68人。
  10月16日,李克強總理在米蘭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時表示,我國政府將再向西非疫區提供一輪總額至少1億元人民幣的援助,共同抗擊疫情,直到最後勝利。
  “埃博拉疫情對全球健康安全構成威脅,需要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此外,對非援助對西非國家抗擊埃博拉的一系列物資、技術、人員援助,也表明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已經走到了轉折期,從接受國際援助到可以支援國際。”即將再次赴非擔任聯合國應對埃博拉特別使團高級共同衛生顧問的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說。
  疫情持續,科學冷靜作戰
  埃博拉疫情仍在蔓延。可以預見,抗擊埃博拉的戰役將是一場持久戰。科學冷靜是打好這場戰役的基礎。
  近日,有網絡傳言稱廣州和寧波發現埃博拉患者。對此,兩地衛生計生委迅速回應,澄清這兩例病例均是監測到的埃博拉出血熱留觀病例,經實驗室檢測,已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梁曉峰介紹,為了做到埃博拉出血熱病例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嚴防疫情輸入,我國在防控方案中除了明確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診斷,還制定了留觀病例的概念。具備21天內有疫區旅游史,且體溫超過37.3℃的人員,就診斷為埃博拉出血熱留觀病例,需要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觀察,這比其他國家的防控方案更加嚴格。
  需要註意的是,把留觀病例作為疑似病例甚至作為確診病例看待,會引起不必要的誤傳和恐慌,“要科學、冷靜、理性對待疫情,才能更有效地防控疫情”。梁曉峰提醒,隨著西非埃博拉疫情蔓延,國際社會恐慌日益加劇,謠言可能會不時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更應加強科普,讓每個人瞭解疾病、知道如何應對疾病。
  “專家研判認為,西非疫情難以在短期內撲滅,公民境外感染以及疫情傳入境內的風險存在。由於我國已建立比較完備的傳染病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一旦發生疫情,能夠及時得到有效處置。”梁曉峰說。
  (2014-10-24 19:22:11)
  
  【延伸閱讀】港媒:非洲抗擊埃博拉應向中國取經
  參考消息網10月7日報道 港媒稱,時間已經過去6個多月,沒有跡象顯示西非埃博拉疫情將有所緩解。事實上,它在西非某些地區反而可能加劇。世界衛生組織稱,截至9月26日,記錄在案的病例已達6500多個,其中超過3000人已經死亡。
  香港中美聚焦網10月3日刊發題為《防治埃博拉:非洲能向中國學習什麼》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外交學會高級研究員黃嚴忠。文章稱,這場疫情發展到當前規模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公共衛生設施的欠缺和社會對政府普遍缺乏信任。這在塞拉利昂、幾內亞和利比裡亞等問題特別嚴重的地區尤其明顯。大量沒有記錄在案的病例只是本地區管理危機的又一種表現。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仍然受困於內部紛爭,而且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缺乏必要的人員、經濟和組織能力來打破死亡、貧困與毀滅的惡性循環。
  文章說,30年來,儘管國際社會在應對其他傳染病疫情方面提供的幫助不斷增加,這些援助大多採取獨立“縱向”項目的形式,聚焦於像艾滋病和瘧疾等特定疾病。事實證明,這些項目對橫向層面的整體衛生體系能力建設幫助不大。
  此外,由於非典和禽流感這類大規模疫情基本沒有在非洲出現過,應對嚴重的傳染病暴發尚未成為決策者的要務。因此,當埃博拉發動猛攻時,西非國家被打個措手不及就不奇怪了。
  文章稱,2003年上半年,與埃博拉一樣,非典也在中國引發了類似的管理危機。非典導致的死亡人數雖然只有約800人,對發展與穩定造成的深遠負面影響卻使其成為嚴重的社會政治危機。不過,一旦這個問題升至政治議程的首位,中國政府就可以迅速動員社會和官僚機構來應對危機。不僅如此,非典之後,中國採取措施在衛生體系能力建設方面投入巨資,這對處理包括H5N1、H1N1和H7N9在內的其他流感疫情起到了關鍵作用。
  文章稱,中國在疾病監測和反應方面相對健全的能力基於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用芝加哥大學教授鄒讜的話說,這個政府是作為應對20世紀中國社會政治全面危機的“極權主義”解決辦法出現的。後毛澤東時代的政府重建和經濟改革雖然沒能從根本上改變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卻加強了中央政府的財政力量,使中國領導人比非洲領導人更容易動員必要的資源來應對危機。
  鑒於埃博拉危機減弱了西非國家的管理能力,而應對危機卻需要管理能力的不斷加強,純粹內生的方案不大可能有效,必須以大規模外援的形式從外部引入資源。中國以前所未有的慷慨回應世界衛生組織向國際社會發出的援助呼籲。中國已經派出近200位醫療專家,並承諾提供超過4200萬美元的援助。相比之下,日本只提供了約合5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
  有了足夠的緊急援助,西非國家就可以加強抵抗埃博拉的能力,這或許能在未來幾個月內有效控制病毒的傳播。但是,外援不大可能為將來的疫情提供可行和可持續的解決辦法。對衛生管理至關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機構、技術和能力需要時間才能發展,而且必須在國內獨立地發展。為避免再次出現像埃博拉這樣的危機,本地區的國家應當開始計劃投資於國家衛生系統,尤其是疾病監測與應對能力。中國在非典之後的經驗證明,這是朝正確方向邁出的第一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這是塞拉利昂凱內馬區政府醫院埃博拉疫情防治中心外拍攝的一名身背消毒設備的醫護人員。新華社記者孟晨光攝
  (2014-10-07 11:32:00)  (原標題:印媒:擔心丟失業務 中國加緊援非抗擊埃博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p36jphxx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