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國際鋼琴家陳瑞斌有「天使手指」美譽,他長年旅居奧地利,11月返回臺灣推出《愛與和平:紀念大戰100年》音樂會,一連安排7首曲目,以法國作曲家作品為主,琴鍵在他指尖下跳躍,蘊含精準動人的情感張力,深藏藝術靈魂,琴音流露弱勢關懷,以及臺灣本土情感,其精湛技藝,令人歎為觀止,絕對值得樂迷聆賞饗宴。《愛與和平:紀念大戰100年》音樂會11月4日(日) 率先臺中中興堂演出,緊接著11月9日(五) 於臺北國家音樂廳,11月15日(四)南下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與南部觀眾見面。陳瑞斌鋼琴音樂會,開場演奏達坎《杜鵑》,藉由春日杜鵑鳥啼,劃破冬寒,揭開鄉野活潑景緻,接著拉摩《母雞》,則是母雞咕咕叫著歡喜,達坎與拉摩的音符潑濺巴洛克農村平和的日常。第三首薩悌《玄秘曲》,從鄉間寫實逗趣的描繪,轉為彷若深夜綻落聲,第四首則是李斯特高材生、女作曲家夏蜜娜德六首《羅曼史無言歌》,讓法國浪漫後期的田園從歲月深處柔亮出來,帶著水的清唱與高悅,亦躍動著《布列塔尼》的民族舞蹈。下半場部分,女作曲家布朗惹《三首鋼琴曲》,在一戰的戰火下,叩敲星空,追憶德布西,吐放人性之花的芬芳,壓軸的拉威爾《加斯巴之夜》則回到一戰前,彷彿夢魘踩著黑夜而來,迴盪恐懼的美學,華麗的妖異,懾人心魂。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死傷最慘重,法國藝術家持續創作不輟,當時正值青春年華的首位女性印象派作曲家莉莉 . 布朗惹 (Lili Boulanger),是第一位獲得羅馬大獎的女性作曲家,帶著病軀仍孜孜矻矻寫曲,以音樂撫慰受苦的心靈;為了保衛法國,40歲還從軍的拉威爾,從戰場上活命歸來,使印象派的曲目更有縱深。國音樂淵源流長,有著其獨特的美。今年適逢一戰結束一百週年,全球都有紀念音樂演出活動,此次獨奏會演奏曲目以法國作曲家作品為主,除向法國對文化的保存與發展不遺餘力致意,也希望能以音樂欣賞接觸一戰歷史。陳瑞斌是首位臺灣出生的鋼琴家,以獨奏家身分在全美最大的好萊塢露天劇場 (Hollywood Bowl),與世界前10大樂團,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Los Angeles Philharmonic)演出,創下2萬人滿座的佳績。陳瑞斌為華人當代鋼琴家代表性人物,16歲贏得義大利「拉赫瑪尼諾夫」國際鋼琴大獎,20歲前已奪得國際權威鋼琴大賽5項金牌,受邀世界各地演出,國際媒體佳評如潮。傾聽陳瑞斌音響燦發,可感覺他將自己融進音符,不僅彈奏悅耳聲音,更是生命表達,聽到音樂的雄偉,也聽到詩的清遠。國際鋼琴家陳瑞斌11月推出《愛與和平:紀念大戰100年》音樂會。(記者黃朝琴攝)國際鋼琴家陳瑞斌長年旅居奧地利,有「天使手指」美譽。(記者黃朝琴攝)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p36jphxx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